成语【皮里阳秋】是什么意思?“皮里”又是什么意思呢?

2025-03-14 15:45

汉语成语,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来解析一个颇具深意的成语——“皮里阳秋”。

成语【皮里阳秋】是什么意思?“皮里”又是什么意思呢?

一、“皮里阳秋”的读音

“皮里阳秋”读作 【pí lǐ yáng qiū】

二、“皮里阳秋”的含义

皮里:指肚皮里;

阳秋:原是“春秋”,因晋代简文帝的母亲名阿春,人们为避开“春”字,所以把“春秋”改为“阳秋”。

皮里阳秋:指藏在心里没说出来的言论,形容表面上不作评论,但内心里有所褒贬。

“皮里阳秋”本是褒义词,形容人心中有数、口中有度。

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其含义也发生了变化。现在人们也会用“皮里阳秋”比喻那些,以免得罪人,而当面不愿做评论的人。

示例:他为人皮里阳秋,从不在人前褒贬他人所做之事。

三、“皮里阳秋”的出处

成语“皮里阳秋” 出自《晋书·褚裒传》:“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:‘季野有皮里阳秋。’言其外无臧否,而内有所褒贬也。”

桓彝:东晋时期的一位官员,以其识人之明和正直的品性著称;

季野:褚裒 (póu)的字,褚裒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名士,以其非凡的气度和内在修养闻名。

意思是:恒彝见到褚裒,仔细端详后说道:“季野有着‘皮里阳秋’的品质。虽然外表看不出他对人或事的明确评价,但实际上他心里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评判。”

这句话揭示了褚裒内敛、深沉的性格特点,他不轻易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,但内心却极为敏锐和富有洞察力。

成语背景:

褚裒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名士,他因自己的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而闻名于世。

他为人正派、耿直,办事谨慎小心,且不爱多言,更不在人前炫耀自己的功劳,因此深受朝廷官员的赏识。

桓彝是东晋时期善于品评人物的名士,他见到褚裒后,紧盯着他看了许久,然后缓缓笑道:“哈哈,果然是名不虚传,我看褚裒是有皮里阳秋。”

褚裒内心藏着像“春秋”那样的褒贬之辞,他虽然口头上不直接评论人物或事件,但内心却自有主张和评判。

对于成语“皮里阳秋”,我们更应遵循于古人之意。

"皮里阳秋"不仅是褚裒那代人智慧与修养的体现,也是对我们现代人的一种启示。

它教会我们在纷扰的世界中,保持一份内敛与深沉,做一位心中有数、口中有度的智者。
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