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了幽门螺旋杆菌怎么办?这些错误不要犯!11个常见症状要注意!
幽门螺旋杆菌,也被称为H. pylori,是一种单极、多鞭毛、末端钝圆、螺旋形弯曲的革兰氏阴性菌。它的长度约为2.5~3.0μm,宽度约为0.5~1.0μm。这种细菌通常存在于人类和某些动物的胃部,特别是在胃酸环境中。在显微镜下观察时,它们呈现螺旋状或弧状。
幽门螺旋杆菌与多种胃部疾病有密切关联。世界卫生组织(WHO)已经将其列为一种致癌物质,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。大约50%的胃癌可归因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。此外,它还与消化性溃疡、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疾病有关。
特征和适应机制
1. 形态:H. pylori 细菌体呈螺旋状,可以通过其鞭毛在粘液层中移动。
2. 产生尿素酶:它能产生尿素酶,这个酶将尿素分解产生氨,从而中和周围环境的胃酸,为自身创造一个可生存的微环境。
3. 黏附能力:H. pylori能够黏附在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上,并可能导致细胞损伤及炎症反应。
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
1. 口对口传播:通过唾液交换,可能在亲密接触时发生,如亲吻或在家庭成员之间共用餐具和饮具。
2. 粪口传播:通过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,尤其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,这种传播方式是常见的。手部卫生不佳也可能导致这种传播方式。
3. 胃肠道内传播:有时候在进行内窥镜检查或者是胃肠手术的时候,如果工具消毒不彻底,也可能会导致感染。
4. 呕吐和排泄物:如果呕吐物或排泄物未被妥善处理,可能会通过接触感染其他人。
5. 环境传播:虽然H. pylori对于胃酸可以存活,但在外界环境中的存活能力较弱。尽管如此,仍然存在通过接触受污染的表面或物体传播的可能性。
卫生状况和生活习惯对H. pylori的传播也有很大影响。例如,在人口密集、卫生状况较差的环境中,H. pylori的传播率通常更高。
会出现哪些症状
1. 消化不良:反复出现或持续性的消化不良症状,比如胃部不适、饱胀感。
2. 胃痛:特别是在上腹部,可能是钝痛、隐痛或灼痛。
3. 餐后胀满:进食之后感觉异常的饱和感或胀满感。
4. 腹部疼痛:尤其在空腹时或夜间,腹部中上部的疼痛可能会加剧。
5. 恶心与呕吐:有时可能伴有呕吐。
6. 胃部燃烧感:感到胃部有灼热感,这种感觉可能会在进食后减轻。
7. 饮食欲望减退:由于胃部不适,可能导致食欲下降。
8. 体重减轻:如果出现长期的食欲不振,可能导致无意识地体重减轻。
9. 黑色粪便:在一些情况下,H. pylori感染可能导致胃出血或溃疡,从而使得粪便颜色变暗,甚至呈现黑色。
10. 呕血: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呕吐物中带血,这是一个紧急情况,需要立即就医。
11. 嗳气或打嗝:经常性的或过度的嗳气以及打嗝也可能与H. pylori感染相关。
上述症状并非只有H. pylori感染才会引起,其他健康问题也可能导致类似的症状。此外,很多人携带H. pylori细菌却不显示任何症状,但仍然可能存在发展成胃炎、胃溃疡甚至胃癌的风险。
如果你有上述症状,并且担心可能是H. pylori感染,应该咨询医生进行检查。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呼气试验、血液检查、大便检查或者胃镜检查来确定是否为H. pylori感染。
幽门螺旋杆菌对身体造成哪些伤害
1. 慢性胃炎:H. pylori通常会引起胃黏膜的持续性炎症,也就是慢性胃炎。长期慢性炎症可能损伤胃壁,影响胃的正常功能。
2.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:细菌可增加胃酸分泌,破坏黏膜的保护层,从而导致开放性伤口或者溃疡形成。
3. 胃癌:长期感染被认为是胃癌发展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之一。特别是非心脏部胃癌与H. pylori感染有很强的相关性。
4. 黏液相关淋巴组织(MALT)淋巴瘤:这是一种胃部的稀有癌症类型,与H. pylori感染有关。
5. 消化不良:虽然不总是直接由H. pylori引起,但这种细菌的存在可以改变胃的正常功能,引起消化不良症状。
6. 营养吸收问题:H. pylori感染可能影响胃酸分泌,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。
7. 铁缺乏性贫血:H. pylori可能与某些铁缺乏性贫血的案例有关,尽管机制仍不完全清楚。
8. B族维生素缺乏:尤其是维生素B12的缺乏,可能与H. pylori感染相关,因为这可能影响胃内固有因子的产生,这是B12吸收所必需的。
并非所有的H. pylori感染者都会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。事实上,许多感染者可能一生中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。
得了幽门螺旋杆菌怎么办
1. 就医咨询:首先,应该向医生咨询,因为治疗方案通常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定制,并且有可能需要专业的医疗指导。
2. 抗生素治疗:标准的治疗通常包括至少两种不同的抗生素,以减少细菌产生抗药性的风险。这种组合疗法通常持续7到14天。
3. 质子泵抑制剂:与抗生素联合使用,质子泵抑制剂(如奥美拉唑、雷贝拉唑等)可以降低胃酸分泌,帮助减轻症状,并为抗生素创造更有利的环境以清除H. pylori。
4. 服用药物:根据医生的处方按时服用药物,并完成整个疗程,即使症状提前消失,也不要擅自停药。
5. 复查:治疗结束后,通常医生会建议再次检测以确认H. pylori是否已被彻底清除。
6. 饮食管理:在治疗期间,避免刺激性食物,比如辛辣、油腻食品,适量进食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,减少胃部不适。
7. 卫生习惯:改善卫生习惯,比如彻底洗手,避免使用他人餐具,以预防再次感染。
8. 避免NSAIDs:非甾体抗炎药(如阿司匹林、布洛芬等)可能会加重胃部症状,尽量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9. 减压:长期应激状态可能加剧胃部疾病的症状,所以适当的心理减压也很重要。
10. 定期跟踪:即便症状缓解,也应与医生保持联系,进行定期的跟踪检查,监控身体状况。
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。如果你觉得可能感染了H. pylori,务必咨询专业医生获取诊断和治疗。
关于幽门螺旋杆菌有那些误解
1. 误解: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非常罕见。
事实: 实际上,H. pylori感染相当普遍,全球约有一半的人口可能被感染。
2. 误解: 只有不卫生的环境才会传播H. pylori。
事实: 虽然不卫生可能增加传播风险,但这种细菌也可以在看似干净的环境中通过密切接触传播,例如家庭成员之间通过唾液交换等。
3. 误解: 感染了H. pylori就一定会生病。
事实: 许多H. pylori感染者并不出现任何症状,只有一部分人会发展为胃溃疡或胃癌。
4. 误解: 幽门螺旋杆菌只与胃溃疡相关。
事实: H. pylori除了与胃溃疡有关外,还与慢性胃炎、胃癌及少数情况下的MALT淋巴瘤有关联。
5. 误解: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很容易治愈。
事实: 治疗H. pylori通常需要复方抗生素疗法,并且由于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,治疗有时可能不成功。
6. 误解: 治愈H. pylori感染后就再也不会感染。
事实: 即使治愈了初次感染,没有采取适当预防措施的话,人们仍然有可能重新感染H. pylori。
7. 误解: 所有胃痛都是因为H. pylori引起的。
事实: 胃痛可能有多种原因,如压力、饮食习惯、药物反应等,并非所有胃痛都与H. pylori感染有关。
8. 误解: 如果没有症状,就不需要治疗H. pylori。
事实: 即使没有症状,仍然推荐治疗H. pylori感染,因为它可能引起长期的胃部问题,甚至增加胃癌的风险。
正确理解幽门螺旋杆菌对于预防和治疗与其相关的疾病非常重要。
一旦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,应尽快进行治疗。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,包括质子泵抑制剂(PPI)、抗生素和铋剂等药物。治疗周期通常为7~14天,治愈率较高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治疗后的复查也是必要的,以确保细菌已被完全清除。